据江苏、河南、山东等地多家棉纺织企业反馈,由于本周郑棉主力CF2409合约盘面价格再次跌破14000元/吨和13800元/吨(8月7日早期低点13610元/吨),新疆境内外仓库皮棉基价和价格也回落(普遍低于9月合约);虽然棉纱出厂价和纺织市场报价持续下跌,但回调空间明显弱于棉花,因此棉纺厂棉纺即时利润持续上升,棉厂亏损减弱。
整体来看,棉纺织服装等消费终端的复苏仍需“时间换空间”,且近期人民币大幅升值令进口棉/棉纱竞争力有所提升。因此,目前棉纺厂/织布厂开工率已见底,“金九银十”新订单加速复苏的势头仍不明显。“高温假期”、淡峰生产、“夜班”、转向化纤/混纺纱的现象在产业链上持续存在。山东淄博一家中型纺织企业表示,自7月中旬以来,除低支纱(含气纺C8S-16S纱)较其他品种棉纱活跃外,C21S-C40S环锭纱和C50S及以上高支纱(含精梳纱和粗纱)的出货量并没有太大改善。布厂、面料、服装企业的观望气氛占主导地位。在棉期明显下降的前提下,消费终端都在等待棉纱和坯布价格的下调。
调查发现,由于C50S及以上高支梳/梳纱出货缓慢,导致纺纱厂库存积累率上升,低支棉纱周转出现好转,因此自7月以来,减少纱支、削减产能、扩大中低支棉纱订单/安排成为部分纺织企业的应对策略。相应的纺织企业对“双29/双30”(含单30)等高含水率、高指标的新疆棉采取了相应的措施。